高位截瘫,常因车祸、坠落等外力导致颈椎骨折或颈髓严重损伤,瞬间摧毁患者的运动与感知能力。患者意识清醒,却丧失肢体控制权——上肢无法抓握,下肢无法行走,甚至呼吸都需借助仪器。传统治疗依赖手术减压固定或终身康复训练,但神经功能重建始终是医学难题:
1️⃣不可逆损伤:脊髓神经一旦断裂难以再生,传统手术仅能稳定脊柱,无法修复神经通路;
2️⃣并发症致命:长期卧床引发褥疮、肺部感染(如4期压力性损伤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死亡率高达30%;
在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一位医生正以创新技术挑战这一绝境——赵萌,副主任医师、师从中国神经调控奠基人栾国明教授。他身兼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精神学组副组长等要职,被业界誉为“神经调控三把刀”之一。
1️⃣毫米级微创:仅需4毫米颈部切口,将健侧颈七神经“搭桥”移植至瘫痪侧,建立神经传导新通路;
2️⃣双效重建:健康大脑同时支配双侧肢体,同步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术后7天即可见抓握动作;
3️⃣多学科闭环:联合神经内科、康复科、影像科构建“神-骨-调控开云电竞官方网站-康复”体系,术后康复效率提升30%。
“这就像为断头路架起高架桥,”赵萌比喻道,“让健侧大脑的指令绕道送达瘫痪肢体,重启休眠的神经末梢。”
2024年7月,梁平女孩小云(化名)因车祸导致第5颈椎爆裂性骨折。虽经紧急手术保住生命,但脊髓损伤让她沦为“不全性四肢瘫”:肩肘可动,双手却如“断线木偶”,无法抓握、进食,甚至擦泪都需母亲代劳。辗转多家医院后,康复陷入平台期,医生坦言:“神经损伤不可逆,接受现实吧。”
一期手术(2025年1月):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将左侧健康的颈七神经部分纤维分离,通过显微吻合移植至右侧损伤神经,重建“信息高架桥”;
术后3个月:在康复师指导下,她重新学习抓握积木,右手Ashworth肌张力评分从4级降至1级;
技术延伸:赵萌团队进一步为小云植入脊髓电刺激器(SCS),通过电极持续优化神经信号,配合三博院内的康复训练室,其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率达85%。
1️⃣时间窗突破:传统观念认为脊髓损伤超6个月即不可逆,但赵萌团队证实,即便伤后1年,通过神经移位+SCS调控仍可重建功能;
2️⃣普惠性落地:作为北京专家常驻河南,赵萌将手术费用控制在北京的1/2,并推动“云端程控”覆盖偏远地区;
3️⃣适应症拓展:技术延伸至脑梗偏瘫、糖尿病足等领域,年手术量超千例,总体有效率60%-80%。
“截瘫治疗的目标不仅是活着,而是有尊严地生活,”赵萌强调,“我们正从修复神经转向重建人生。”
专家提醒:脊髓损伤后3-6个月是康复黄金期,若常规治疗无效,需尽快评估手术可行性。
赵萌主任门诊信息 河南三博脑科医院(每周四上午) 专注领域:高位截瘫、脑卒中偏瘫、脑瘫神经功能重建 诊疗特色:首诊预留30分钟深度评估,支持医保异地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