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前庭神经鞘瘤)虽属良性肿瘤,却因生长位置深陷“颅底雷区”——桥脑小脑角区,成为神经外科的高风险手术之一。它起源于听神经鞘膜,占颅内肿瘤的8.43%,高发于30-50岁人群。早期症状极具迷惑性:
1️⃣隐匿期信号:单侧耳鸣(80%患者首发症状)、渐进性听力下降、眩晕,易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或“耳科疾病”;
2️⃣进展期危机:肿瘤压迫面神经致面瘫,侵犯三叉神经引发面部麻木,压迫脑干可致步态不稳、吞咽困难,甚至脑疝致命。
“患者常辗转耳科多年无效,直到听力丧失或面瘫才查颅脑MRI。33岁的张女士被误诊5年,最终确诊时肿瘤已压迫脑干,险酿悲剧。”
1️⃣学术基因:神经外科博士+五官科博士后,师从中国听神经瘤奠基人于春江教授及上海九院耳科大咖吴皓,打通神经外科与耳科技术壁垒;
2️⃣实战数据:20年完成侧颅底手术600余例(听神经瘤超300台),面神经保全率95.28%,听神经保全率92.15%;
3️⃣学术领导:主编《侧颅底肿瘤典型病例手术详解》,主导5期多学科学习班,推动神外与耳科交叉创新。
4️⃣技术突破:打破单一乙状窦后入路,融合耳科“迷路入路”“中颅底入路”,减少脑组织牵拉,降低面神经损伤。
50岁的徐先生,右耳耳鸣1年半未重视,后出现右侧面部麻木、听力骤降。MRI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区3.5cm听神经瘤,紧贴脑干及面听神经。当地医院警告:“手术大概率面瘫失聪!”
2cm以下瘤体保听率可达30-40%,3cm以上面瘫风险激增; 2️⃣慎用伽玛刀:
伽玛刀虽抑制生长,但导致瘤体与神经粘连,复发开云电竞后二次手术保面率不足50%。
1️⃣设备优势:德国STORZ 4mm超细内镜(公立医院难采购),3D显微镜下亚毫米级操作;
2️⃣效率保障:年完成颅底手术700台,四级手术占比85%,CMI值(手术难度)全国第一。
听神经瘤手术不仅是肿瘤切除,更是神经功能的生死博弈。张明山凭借神经外科与耳科的双重功底、多学科融合术式及术中监测技术,让“保面保听”从理想照进现实。对于长期耳鸣或单侧听力下降者,他的忠告掷地有声:“查一次MRI,排除听神经瘤,就是守住人生的‘听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