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近日,科学家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一项重要突破,他们首次识别并解码了与“内心言语”——人们脑海中的无声独白相关的大脑活动,解码准确率高达74%。这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主导的开创性研究8月14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为帮助严重言语障碍患者重建自然交流能力开辟了全新路径。
研究团队为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或脑干中风而导致严重瘫痪的参与者植入了大脑运动皮层(负责语言的区域)微电极。结果发现,尝试说话和想象说话会激活大脑中重叠的区域,并产生相似的神经活动模式,但“内心言语”的信号强度通常较弱。
基于这一发现,团队利用采集到的“内心言语”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在概念验证中,该脑机接口系统能从包含多达12.5万个单词的庞大词汇库中解码想象中的句子,准确率达74%,甚至能捕捉到用户为完成计算任务而在心中默念的数字。
这项颇具科幻色彩的研究,以“心想”即可成“言”的方式,引领人机交互与神经康复领域迈入一个新纪元。未来,随着植入技术向无创或微创发展、算法模型持续优化,该技术有望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普及。
2025年,脑机接口(BCI)赛道在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三重驱动下,正从“概念验证期”加速向“产业化导入期”跃迁。作为“十四五”规划中“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核心技术,脑机接口不仅被视为人机交互的“下一代接口”,更在医疗康复、神经工程等领域蕴含颠覆性潜力。本文结合最新市场数据、机构调研动向及企业布局,为专业投资者拆解这一前沿领域的投资逻辑与核心标的。
自2016年“中国脑计划”启动以来,脑机接口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202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路径:
短期(2025-2027):关键技术(如高精度传感器、神经编解码算法)取得突破,电极、芯片等核心部件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期(2028-2030):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场景规模化应用,产业规模突破百亿级;
《意见》的落地,标志着脑机接口从“政策引导”阶段转向“产业落地”阶段。结合当前技术进展,2025-2027年将是产业链关键验证期——企业的技术储备能否转化为商业化产品,将直接决定其未来市场地位。
技术层面,2025年8月斯坦福大学的突破性研究(《细胞》期刊发表)进一步打开应用想象空间。该团队首次解码“内心言语”(无声独白)的神经活动,准确率达74%,并通过AI模型从12.5万词汇库中解码想象句子。这一突破不仅为严重言语障碍患者(如渐冻症、脑干中风患者)提供了“无声交流”的可能,更验证了“非侵入式+高精度解码”的技术路径可行性。若未来结合无创植入技术(如高密度脑电帽),脑机接口的普及速度或将远超预期。
2025年以来,脑机接口概念股表现显著分化,“有技术储备+明确商业化进展”的个股持续领跑。
据统计年内涨幅超100%的个股达4只(创新医疗240%、汉威科技190%、翔宇医疗180%、爱朋医疗170%),而南京熊猫仅80%,位列末位。涨幅分化的核心逻辑在于技术落地进度与商业化能力的差异:
创新医疗:年内涨幅最高(240%),主因是其参股的博灵脑机C端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预计2025年上市),填补了国内消费级脑机接口设备的空白;
汉威科技(190%):作为传感器龙头,其脑电传感器技术已应用于医疗级设备,受益于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加速;
翔宇医疗(180%):依托康复医疗设备龙头地位,其脑机接口康复系统(如肌电反馈训练设备)已在多家三甲医院试点,商业化路径清晰;
爱朋医疗(170%):教育领域的专注力检测脑机系统已实现量产,教育场景的高付费意愿支撑其业绩快速释放;
南京熊猫(80%):虽有脑机接口概念,但尚未披露具体技术储备或商业化项目,市场对其“蹭题材”属性担忧较强。
机构资金的调研动向,往往预示未来产业趋势与企业竞争力。据统计,高调研频次企业与高涨幅个股高度重合,反映出专业资金对“技术落地确定性”的追逐:
北陆药业(22次调研):虽未明确披露脑机接口技术细节,但作为医药企业,其与神经科学交叉的研发背景(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引发市场对其“药物+脑机”协同治疗的猜想;
翔宇医疗(274家参与机构):作为康复医疗龙头,机构关注其脑机接口技术与现有康复设备的协同效应(如通过神经信号反馈优化康复训练方案);
领益智造(215家参与机构):作为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龙头,其精密结构件技术可应用于脑机接口设备(如植入式电极外壳),机构关注其在消费级与医疗级设备的双线布局;
乐普医疗(108家参与机构):心血管医疗器械龙头,其脑机接口技术在心脑血管监测(如脑电-心电同步分析)的潜在应用是机构调研重点。
脑机接口产业链可分为“上游(芯片/传感器/算法)-中游(设备/系统)-下游(医疗/教育/工业应用)”三大环节。当前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中游设备与下游应用,部分企业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布局上游核心技术。以下为核心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分析:
上游是脑机接口的“卡脖子”环节,核心难点在于高精度传感器的稳定性(如脑电信号的噪声抑制)与低功耗芯片的小型化(如植入式设备的供能限制)。
汉威科技(300007):作为国内传感器龙头,其气体/压力传感器技术全球领先,近年延伸至生物电开云电竞传感器领域。其脑电传感器已实现0.1μV级信号分辨率(接近医疗级标准),客户覆盖开云电竞医疗设备厂商,未来或成为国内脑机接口上游核心供应商。
中游设备是连接技术与应用的桥梁,其商业化难度取决于“场景刚需性”与“成本控制能力”。
翔宇医疗(688626):康复医疗设备市占率超15%,其脑机接口康复系统(如“脑电-肌电协同训练设备”)已在脑卒中康复场景中验证效果(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率提升30%)。公司凭借康复医院的渠道优势,可快速实现设备放量,预计2025年该业务营收占比超10%。
爱朋医疗(300753):教育领域的专注力检测脑机系统已进入200所中小学试点,单台设备售价约5万元(成本约2万元),毛利率超60%。教育场景的高付费意愿(家长为“提升学习效率”买单)与公司现有的疼痛管理业务(To B端)形成协同,未来或拓展至职业培训、电竞等场景。
医疗是脑机接口最大的刚需场景,仅渐冻症、脊髓损伤患者的“内心言语”解码需求就超千万人群。但医疗级产品需通过NMPA(国家药监局)认证,临床周期长(通常3-5年),对企业的技术储备与资金实力要求极高。
创新医疗(002173):通过参股博灵脑机布局医疗级设备。博灵脑机的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大脑皮层)已完成动物实验,目标适应症为“严重言语障碍”,若2027年前获批,有望成为国内首款此类产品。尽管公司当前净利润亏损(2025年上半年亏0.11亿元),但一旦产品落地,其市值空间或达200-300亿元(参考国际同类企业如Synchron的估值)。
技术端:关注企业在传感器、解码算法等核心环节的专利储备(如汉威科技的生物电传感器专利数);
场景端:优先选择“刚需性强+付费意愿高”的场景(如医疗康复、教育提效);
商业化端:重点跟踪产品量产进度、订单获取(如翔宇医疗的康复设备试点医院数量)及政策支持(如纳入医保优先审评)。
技术路线风险:侵入式(高精度但高风险)与非侵入式(低风险但信号弱)的技术路线竞争可能重塑行业格局;
临床转化风险:医疗级产品需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如渐冻症患者的长期安全性验证),存在获批不及预期的可能;
估值泡沫风险:当前部分个股(如创新医疗)PE(TTM)超500倍,需警惕技术落地不及预期导致的估值回调。
结语:脑机接口正站在“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交汇点,2025-2027年的“黄金三年”将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配置窗口。专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技术壁垒高+场景落地明确”的细分龙头(如汉威科技的传感器、翔宇医疗的康复设备),同时密切跟踪政策进展(如《意见》的具体配套措施)与技术突破(如无创植入技术的临床数据),把握中长期超额收益机会。